中國環境報社近日在北京發布了2024年國內十大環境新聞。
本次評出的2024年國內十大環境新聞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系統部署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中共中央、國務院就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作出全面部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頂層設計出臺;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CCER市場重啟,“雙碳”政策體系不斷完善;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深入推進,統籌流域督察推動解決共性問題;《生態保護補償條例》施行,確立生態保護補償基本制度規則;中國發布黃巖島海域及仁愛礁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報告;塔克拉瑪干沙漠實現3046公里生態屏障全面鎖邊“合龍”。
本次評出的2024年國際十大環境新聞是:習近平主席在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時提出建設“綠色金磚”;《中非合作論壇—北京行動計劃(2025-2027)》提出“綠色發展伙伴行動”;COP29達成2025年后氣候資金量化目標(NCQG)等一攬子成果;中國發布COP15主席國主要成就報告;《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十六次締約方大會召開;全球氣溫再創新高,面臨1.5℃控溫目標新挑戰;全球“塑料公約”談判未能如期達成一致;昆明基金正式啟動并已發布第一批支持項目;中國科學家首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第六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在肯尼亞召開。
2024年7月15日至18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提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將聚焦建設美麗中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重要方面,系統部署了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
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發布?!兑庖姟穼θ嫱七M美麗中國建設工作作出系統部署,明確提出了到2027年和到2035年兩個階段的美麗中國建設主要目標、重大任務和重大改革舉措,對于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為導向的美麗中國建設新格局,筑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態根基具有重大意義。
2024年8月1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印發?!兑庖姟穱@構建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空間格局、加快產業結構綠色低碳轉型等五大領域,以及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發揮科技創新支撐作用等三大環節,明確了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實施路徑。
202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發布?!兑庖姟诽岢隽诵聲r期全面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為貫徹落實《意見》,生態環境部印發《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暫行規定》?!稌盒幸幎ā钒倓t等8個章節,提出36條具體要求。截至目前,我國已劃定44604個生態環境管控單元,基本實現全域覆蓋。
2024年11月,生態環境部印發《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制度體系更加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全部許可管控。2024年,生態環境部先后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重污染天氣應對機制的指導意見》《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等政策文件,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支撐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2024年,我國“雙碳”政策體系不斷完善。1月22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出席。同月,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第775號國務院令,公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6月,生態環境部會同多部門制定《關于建立碳足跡管理體系的實施方案》。8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工作方案》。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2024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聚焦長江大保護。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第三輪第二、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陸續開展,對上海、浙江、江西等長江經濟帶11個?。ㄖ陛犑校┘爸袊吞烊粴饧瘓F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等4家中央企業開展督察。督察既關注長江經濟帶流域性整體性問題,以及生態環境共性問題;也注重結合各?。ㄖ陛犑校┙洕鐣l展、自然資源稟賦、生態安全定位,找準各?。ㄖ陛犑校┩怀鰡栴}。共公開曝光了36個典型案例,推動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2024年,中國生態保護補償法治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4月,國務院總理李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生態保護補償條例》,自6月1日起施行?!稐l例》將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保護補償的規定和要求以及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以綜合性、基礎性行政法規形式予以鞏固和拓展,確立了生態保護補償基本制度規則。目前,我國基本建成世界上覆蓋范圍最廣、受益人口最多、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覆蓋森林、草原、濕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生態環境要素,跨地區跨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取得明顯進展。
2024年7月,由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編制的《黃巖島海域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報告》發布。調查評估結果表明,黃巖島海域環境質量優,海水水質、海洋沉積物質量等級均為一類,魚類樣品中的重金屬、石油烴等污染物殘留量均低于評價標準限值,海水、海洋沉積物和魚類樣品中均未檢出氰化物,海面漂浮垃圾密度處于很低水平。黃巖島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同月,由自然資源部南海生態中心和自然資源部南海發展研究院共同編制的《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破壞珊瑚礁生態系統調查報告》發布。報告顯示,菲律賓軍艦長期在中國南沙群島的仁愛礁非法“坐灘”,已經嚴重損害仁愛礁珊瑚礁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
2024年11月28日,在新疆于田縣,環繞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全長3046公里的綠色阻沙防護帶實現全面鎖邊“合龍”。這是中國推進荒漠化防治的生動縮影。從塞罕壩“荒原變林?!?,到庫布其沙漠“死海變綠洲”,再到環塔克拉瑪干沙漠生態屏障“合龍”,中國防沙治沙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國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化土地面積凈減少6500萬畝,呈現出“整體好轉、改善加速”的良好態勢。
文章轉載自 生態環境部,如有侵權,可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