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生,因水而興,因水而美。近年來,浙江推進“五水共治”,成效明顯。截至目前,全省103個地表水考核斷面中,達到或優于Ⅲ類的斷面95個,占比超過90%;無劣Ⅴ類水質斷面。所有斷面均達到今年水質目標。
告別黑臭水體,又見綠水清波。寒來暑往,今年浙江的治水成績令人欣喜:經過全面治理,水質持續改善。其中11個設區市全部完成剿滅劣Ⅴ類水驗收工作,宣告全省范圍基本消除劣Ⅴ類水。而在水質數據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浙江發展方式的轉變、產業結構的優化、轉型升級的成效。
5年來,浙江不斷自我加壓,為破解治水難題的“中國方案”提供浙江樣板。自2013年底,浙江全省啟動“五水共治”,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轉型升級。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省委書記、省長親自掛帥,黨委、人大、政府、政協四套班子齊上陣,31個省級部門協同發力。
2017年,浙江一開年便吹響了“剿滅劣V類水”的號角,提出到年底前消除33個省控、市控斷面劣Ⅴ類水,同時全面整治溝渠池塘,進一步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據浙江日報此前報道,僅在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新建城鎮污水配套管網2993公里,累計完成河湖庫塘清淤1億多立方米,整治涉水地方特色重點行業企業618家,近20000個行政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作進入日常運維階段。
與此同時,截污納管、河湖庫塘清淤、工業整治……一系列工程在當地有序推進。既開展清淤、納管等工程性措施,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又通過治水宣講,倡導綠色的生產生活理念,鼓勵居民向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轉變。業內認為,浙江重點抓“截、清、治、修”四個環節,實現從污水控源、污水處理、污泥清理到水體修復的全領域治理。
河水污染,根子在岸上;水質常青,岸上要突圍。浙江在剿滅劣Ⅴ類水行動推進過程中,注重源頭治理,聚焦治水治本。全省各地堅決打破拖累轉型升級的“壇壇罐罐”,通過根治岸上污染源,倒逼農業和工業轉型升級。公開資料顯示,浙江省近年來關停淘汰“低小散”企業3萬余家,整治提升1萬多家。工業、農業同步轉型,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漸形成。
按照《浙江省河長制規定》和全省剿劣要求,浙江省在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的基礎上,將河長體系進一步延伸到小微水體,實現全省水域全覆蓋。這張嚴密的河長網絡保障了全省所有河道每天有人巡有人管,巡后有記錄、發現問題有處置,基本做到日查日清、事事有回應。并在全國率先提出“小微水體”概念,排查出需整治的劣Ⅴ類小微水體超過15000個,并制定了“一點一策”治理方案。
不僅要消滅大江大河省控斷面中的劣Ⅴ類水,還要整治與百姓關系密切的溝渠池塘等小微水體。“五水共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抓長效治水,方能秀水常清。治水辦副主任、省環保廳副廳長王以淼介紹,為了確保剿滅劣Ⅴ類水銷號制度落到實處,浙江省都制定了嚴格的驗收管理辦法。目前,全省主要工業園區廢水已基本實現納管處理,有力地整治了“低小散”企業的廢水偷漏排問題。
下一步,浙江省將在美麗河湖創建、污水處理水平提升等方面下功夫。爭取到2020年,治水工作能夠再跨一大步,水環境的質量也有再一步的提升;到2022年,要努力形成人水和諧的良好局面,打造水清景美的美麗浙江大花園。